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武田信玄:甲斐之虎三代興亡記 - 吉田龍司

上一冊德川一族因為需要介紹的人物太多,造成每一位人物的資料都要草草帶過,這次武田三代史主要集中介紹武田信虎、武田信玄及武田勝賴三人,資料就詳盡得多了。個人最欣賞是武田信虎部份,畢竟在華文書籍中,介紹武田信虎資料的書籍實在太少,這次大篇幅介紹了信虎的奮鬥史,滿足了喜歡戰國歷史的讀者們。

武田信虎成長時,武田家正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內部鬥爭,父親信繩與叔父信惠各有支持者,為爭奪武田家都督而明爭暗鬥,外部方面又有今川及北條氏虎視眈眈,幸而因為北條早云的入侵,武田家內部放下成見,共同抵抗北條家軍團,因戰勝才能將武田氏勢力伸展至甲斐東部。只是好景不長信繩在壯年早逝,信虎以14歲之齡當上武田第18代家督之位,迎接著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由於最初勢力薄弱的關係,武田信虎必須要採取與地方土豪聯盟的策略,那些土豪像小山田氏奉武田氏為共主,一起同存共榮,因為這種不穩定的關係,至勝賴晚年武田家內部崩潰速度也特別快。而信虎一生的最大危機,相信是今川氏親派遣福島正成率領15000人遠征甲斐一役,而早前不久信虎才剛開始建築躑躅崎館,只能召集2000人左右迎擊,此役的凶險實際比武田勝賴的長篠會戰多了,因為信虎敗就武田氏必亡,長篠會戰敗也不過是損失人力資源,勝賴之敗亡主要在於長篠會戰後的一些政策而已。

武田信玄的資料是三人之中最多,不過喜歡日本戰國歷史的讀者,應該會對於信玄的資料都耳熟能詳,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附上不少信玄的「逸事」、「傳說」,但不能否認信玄能夠迅速壯大武田家,是信虎為他打下不少基礎,往後信玄都不負眾望,戰爭是勝多敗少,而內政方面及國土的防備規劃亦有不少建樹,戰略方面則是擴充主義,導致不少時間四周皆是敵對勢力,在侵攻駿河時南方被北條、德川聯軍壓迫,北面又被上杉謙信侵擾,不得不寄信請求織田信長幫忙,調停自己與上杉的戰爭,可見當初武田與織田結盟也不見得是沒有意義。

武田勝賴方面的資料是三人中最失色,除了是記載較少外,引用的資料都是最公式的,長篠會戰的記述輕描淡寫帶過,對於勝賴的敗亡也沒有太多獨特的見解, 是較令本人失望的地方。從前拜讀過茂呂美耶的《戰國日本》,作者認為武田信玄當初會被家臣或武田的聯盟土豪支持登上當家之位,實際上是因為這些土豪認為溫文儒雅的信玄較容易控制擺佈,信玄是經歷了很久才能夠反壓制這些家臣團,相信勝賴也一樣遇到這些問題,所以在武田家沒有名份的他才急於在武田家建立威信。(因為家督是給勝賴的兒子信勝)

長篠會戰之後,高阪昌信提出四項建議,希望整頓武田家的聲威,不過當中兩項像遠離信濃派家臣,處罰穴山信君等一門未能夠做到,主要因為勝賴本來就只得信濃派家臣支持(包括真田昌幸),而穴山信君在長篠會戰中損失最少保留了戰力,勝賴也不敢動他分毫,至於為何不處罰武田信廉及武田信豐,可能是因為不想令武田家陷入分裂重蹈以往的內鬥吧,但無可否認信廉及信豐這兩位一門眾真的滿無能,由在長篠會戰之前,勝賴派遣這二人率軍奪回剛失去不久的長篠城被德川軍重創,在長篠會戰又率先潰逃,後期木曾義昌叛亂時,最初由武田信豐率領10000人前往平定,卻被對方以寡敵眾大破失去先機,至勝賴率軍前來時已太遲。

而勝賴的最大失誤無非就是選擇支持上杉景勝及看著高天神山城的淪陷而不曾支援,不過最初景勝、景虎兩者爭取家督之位,作為應該是最大得益者的北條氏政居然是袖手旁觀並不積極,武田勝賴看在眼內,自然就誤判縱使改變支持對象,可能也不會有太壞影響,家臣團又沒有反對,像與上杉景勝談判結盟一事就是由高阪昌信進行,雖然昌信在談判期間病逝。

武田與北條反目後,真田昌幸又巧奪北條家上野的沼田城,自然導致兩者兵刃相見,勝賴被氏政牽制動彈不得,德川家康就包圍高天神山城,最初高天神山城的岡部元信想開城投降,但織田信長認為德川家康應該拒絕,要向武田領的土豪宣傳勝賴會棄家臣性命於不顧的人,這才是真正造成武田迅速敗亡的主因。最終武田一門在織田、德川、北條聯軍入侵時,除了仁科盛信外都是迅速逃跑,木曾義昌、小山田信茂、穴山信君勾結外敵,還有保科正俊、依田信蕃戰意盡失輕易投降棄城,經歷20代家督的甲斐武田氏逃不過滅亡的命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